公告版位

目前分類:親職 (3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Desire is the wish to consume. To imbibe, devour, ingest and digest—annihilate. . . . [Desire] is a compulsion to close the gap to alterity, … Desire is an impulse to strip alterity of its otherness; thereby, to disempower. (Zygmunt Bauman, Liquid Love, p. 9)

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所以我,……像一個紀錄片導演,不,像一個畫面外吸菸守著不讓他們真的被危險吞噬的遊樂園管理員嗎?以為這一切,一切的一切,是孩子們他們眼睛拍攝下來,將來在他們自己腦海播放的影片。沒想到最後他們其實大部分忘記了。那個只是在一旁陪著耗著的你,卻記下來了。」駱以軍。《願我們的歡樂長留》。頁15

 
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陣子的淒風凍雨,連著幾週工作的忙碌,那座原本灌注大部份心神的小花堂,竟成了日日偶爾經過,卻只能無聲的看著無盡的,或滂沱或如針,從暗沉的雲霾灑下成湍湍的水窪,在露天陽台上東一窪,西一窟的。又或是步下樓前,回望一眼窗門外強勁而讓人戰慄的北風,要把天地萬物的色彩都狂妄的撕下一層來似的。

 

我只能匆匆一瞥,然後投身到另一個平行而繁紊旋轉著的生活。後來又是離家數日。返家後,緊急的工作也暫告一段落,於是待某日較暖和而有陽光散射的時刻,重新踏入那無人問津幾成荒園的小花堂。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柏拉圖著名的洞穴比喻(The Allegory of the Cave):想像一個深且暗的洞穴,裡頭關了一群人。他們面向洞穴的岩壁,手腳捆綁著,亦不能轉頭。他們眼目所能見,就是背後由火光與木偶操控者所映在壁上的影子。然而被囚的人並不知道,他們眼所見,非為真實之物。直到有一日,裡頭某一人掙脫,赫然發現長久以來認為的真,其實為虛。離開又黑又暗的洞穴,才驚知存在著真切的光(真理),以及那陽光普照的世界。這是啟蒙。

 

見過光的人,從那陽光普照中返回洞穴,想告訴還在洞穴裡的人,關於光,關於外頭「真實」的世界。但是,有勇氣走出洞穴,找到光後又再折返的人,並不等同於「光」本身。然,洞穴裡的人,依舊和過去將幻影視為真實的處境般,將找到光之人,視為光本身,終究沒有認清,兩者極大的差異。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 WP_20150213_002  

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當哥哥語言的掌握日益嫻熟時,每日他必定會問的一句話:「媽媽,我們要出去走走了嗎?」

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這是一篇關於哥哥的吃飯文。因為是場硬仗,打了兩年半(從副食品開始算起)。現在,算是媽媽轉身成功(刪除地雷區一枚。轉身的含義請見 轉身的幽默感 ),特此從這一個看似荒謬又可笑,卻是每一日我與孩子再現實不過的題材下手,記錄這漫長戰役中的所思所想。

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身為一名基督徒媽媽(如果說受洗就算。如果說你是指那種很會禱告、很有什麼屬靈恩賜、聖經可以倒背如流,開口閉口都很會說神blah, blah, blah,那我鐵定不是。如果說你是指那種會把聖經當成需要辯證思考,不斷解構重建的,那我應該勉強及格),免不了會受到「要用神的話來教育孩子噢」的這種論述影響。

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時我會想,到底是Janet Lansbury/RIE的某些做法太「新」,還是比較少人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關於小小孩在遊戲間的互動與衝突?

 

  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我並沒有想過,我曾經的(象牙塔)學術關懷,竟會成為如今日日必須逼迫自己實踐履行的日常。

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從以前,我就喜歡(量力而為的)買書。有了小孩後,就是再把戰力延伸到圖畫書。有一些是為了特定年齡而買的功能書,例如硬頁書,但大部份都是我自己覺得內容或繪圖風格很吸引我的。

 

文章標籤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前情提要

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哥哥的嬰兒時期,常是被我以(從某本書學來的)打手心的方式「教導」他「規矩」。模糊的記得,那時他約莫八、九個月大,我開始試圖讓他明白,「不可以」的意思,口頭說無效時,我就會打他的手心,依稀記得,大概是要透過「疼痛」來讓他與某一他不可觸碰之物作連結,所以當他以後再看到那樣「危禁品」,就會想起痛,遂不會再去碰。

 

DSCN1622 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剛好讀到一篇: "You're Not Even Trying"的文章,主要是聊到,作者在路邊聽見一成年男子與約五歲孩子的片刻對話。似乎是孩子對於練騎腳踏車很不順利,要放棄了,而大人(一開始時)就不斷跟他說:「你根本沒努力。如果你根本不努力,我才不要一直幫你」。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一種睡前儀式。
 
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讀文學的有福了,因為你必有厚實的育人底蘊」(黑白講福音)。
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「你們要把握時機,用智慧與外人來往。你們的話要常常溫和,好像是用鹽調和的,使你們知道應當怎樣回答各人」(歌羅西書 4:5~6)。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這些是大原則方向的討論,針對蛋家的情況所做出的概論,不見得適用在你身上。

2. 既然是大原則與大方向(方法論),因此不談論對待嬰/幼兒的方法與技巧;若你覺得此篇的方法論概念不錯,則父母必須自己思考合適自家環境與個性、孩子氣質、發展、年齡的回應方法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再分享今日的反省;謝謝爸爸特地請假跟我們來上課。

  

 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共學團的基本理念(低標):不打、不罵、不威脅(你再不做,就沒有___可以吃/玩)、不恐嚇(你再不睡,虎姑婆就要來咬你了喔)、不利誘。

高標:平等、尊重(這個....我們就先放旁邊)

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