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共學團的基本理念(低標):不打、不罵、不威脅(你再不做,就沒有___可以吃/玩)、不恐嚇(你再不睡,虎姑婆就要來咬你了喔)、不利誘。

高標:平等、尊重(這個....我們就先放旁邊)


聽起來不難厚? 對,聽起來..........我也以為我略知大概,但我聽了之後還是被狠狠K了好幾拳。



今日鐵人媽媽獨自帶兩隻小的(謝謝朋友司機們),獨赴教養實踐班(慘慘慘慘,累到我的臉應該都扭曲了吧)。


先記下一些我被擊中的點(沒法全程仔細的聽),也分享給各位父母。或許會再聽一次錄音檔,有機會再分享。

 



大人總是站在「監督」的角色(監督某一件事到底有沒有完成/達到目標),很少成為孩子的「協助者」(注重過程)。(其實整個社會都是如此)
(與其一直讓孩子感覺我們是在孩子的對立面,應該要思考如何「借力使力」,達到雙贏的局面。印象很深的是,今日下午哥哥情緒很不穩定,開始丟彩色筆,剛好打到經過的領隊Tony,我心裡第一個反應是「不可以」,沒想到Tony竟然就順著哥哥的「丟」的行為,也把彩色筆「丟還」給他,變成了一個小小遊戲。謝謝Tony)
 

 
每個孩子都是希望獨立出去的,成為獨立的個體(一歲半開始的「叛逆期」,更可視為幼兒想成為獨立個體的欲望)。我們要做的,是協助。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跟愛,他就會更早獨立。


 
要經由他律(他人規範)來教孩子自律,一定無效。自律要透過孩子的「滿足感」方能自行產生。
(我感覺腦袋被重重的擊了一下而醒過來)。白話文:自律=自動自發。

 
 
一旦孩子滿足了,就不會再要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寶爸論及小寶的飲食(我的大弱點):不限制吃飯時間,大人和小孩的胃不同,他們必須要少量多餐,限制孩子吃三餐,多數時候是為了配合大人的時間。從不逼孩子吃東西,但孩子餓了,就是有東西可以吃(會準備很多水果跟手工麵包,還有營養均衡的五穀粉);也不會限制孩子該/不該吃的東西(零食餅干)。就和愛(安全感)一樣,只要孩子得到滿足,他就不會再討。
(這點我正在檢討:不無道理,限制越多,就會渴望,因為是我們把那個東西「變得好像很了不得」。所以,很多「百歲寶」對其它食物都趨之若鶩,我自己的直覺是多少有關聯。所以從今天開始,我決定放手一博,結果晚餐時哥哥就把拉鍊袋裡的四包米餅全部吃光..........好,我們慢慢來實驗,我要做的,就是準備我心理上可以接受的「健康」食物,任君吃喝)。


孩子的發展非呈線性,而是向上的螺旋狀。(這也太像 W. B. Yeats在 The Second Coming裡頭提到的gyre概念了吧!)
 
 
餐桌禮儀:這是一個高度社會化的行為(要懂得有他人的存在,並且懂得如何犧牲自己的一些不方便,來配合別人),越強迫孩子要學習餐桌禮儀,可能會揠苗助長(雖然我不太懂到底什麼意思.......)。小寶爸從來沒有「教」過小寶吃飯就是要好好坐著吃(或吃完才能離開餐桌之類),但是小寶五歲開始,就自動自發坐著吃飯--因為他看著爸媽都是這麼做,而且大部份都會在半個鐘頭之內吃完。孩子三歲前,基本上避免去餐廳吃飯(你就認了吧!小寶爸如此說。不然就去親子餐廳)。小寶爸還分享了一個非常拍案叫絕的例子:共學團出去聚餐,和小朋友們商量:要怎麼做,可以讓小朋友們可以顧及其他用餐的人,又可以顧到小朋友想玩樂的心呢?所以孩子們想出來「在桌子(好像是大圓桌有舖桌巾那種)底下吃飯」這招
(why not!!現在我也漸漸不那麼限制哥哥吃飯時的「應該」--從早餐時段開始,我心臟還在練,沒法一下子全放)。


 
等孩子準備好之分離焦慮的處理(五歲前,孩子非常依賴母親(天性);五歲後,變仰賴爸爸):(我記得在大腳小腳,走讀台灣有提到)小寶兩三歲時無法接受小寶媽要離家上班這件事,所以小寶爸的處理方法,就是父子倆一起「送」媽媽去上班,然後小寶和媽媽會單獨在公司相處,直到小寶自己準備好,可以離開了。好像這樣子送了半年,然後小寶才準備好可以跟媽媽道別。
(我真的非常佩服小寶爸對孩子的耐心!)

 
 
等孩子準備好之「快點我們要出門了」:這是一位媽媽的提問,僅管她已經做到事前不斷告知,但等到要出門的那一刻,孩子就又冒出新的藉口。小寶爸提供他的做法參考(這裡聽得很哩哩辣辣,所以只能憑不準確的印象)--好像是說他也不會去催孩子,就是把自己打理準備好,然後跟小寶說:我準備好要出門了,你準備好了嗎?然後等孩子。
(我只記得聽到這個我都快哭出來,因為早上出門去共學團前,我就是那個對孩子大呼小叫一度失去耐心的老母。原諒我,我緊張到前一晚還失眠,一起來忙著張羅兩小跟自己的早餐又要準備出門的哩哩扣扣,又盯著跟人家約的時間快到,煩啊)
 

 
討論到馬斯洛需求論中的「尊重」需求,何謂尊重?印象中有媽媽提到類似「符合社會規範下的...blah blah(我沒聽到)」,小寶爸很一針見血的問了一句:那如果這個「社會規範」根本就不把你當人看呢?(小寶爸:我們的社會,是非常不尊重人的社會)

 
小寶爸:我非常非常非常討厭babyboss(不知這為何物,還回家請教網路大神);非常非常非常討厭巧虎(我可以跟你握手嗎 XD)


為什麼孩子討厭做家事?你看看你自己做家事的樣子,是不是常常油頭垢面(愁眉苦臉)?這樣孩子一定認為,這件事很無趣。(同樣概念可以套用至其它事情上)


 
生氣前,先問自己在氣什麼,通常氣就會消掉一些。在憤怒時,若你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說話,那就管好自己的嘴巴,不要說話。
 
 
三歲前,小寶的玩具都是小寶爸收(只要在他自己的房間,小寶愛怎麼亂就怎麼亂),邊收還可以邊觀察孩子玩的「痕跡」跟發展(又是讓人佩服的一點,因為通常我們只會注意孩子「有沒有收玩具」(監督),很少注意到散落一地的玩具所透露出的孩子的訊息);三歲後,用遊戲的方式跟孩子收玩具。


 
成立共學團的動機:小寶爸以前是森林小學的老師,但越來越感嘆「為什麼把孩子搞成這樣子了才送來森林小學」(我以為送去那種小學的,都是爸媽很知道怎麼對待孩子耶)。發現到小一的年紀再來作改變,太晚了,所以決定開始成立學齡前的親子共學團,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救一些人這樣 XD



父母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,這個年齡的孩子,反饋會非常立即。還有孩子因此問媽媽:媽媽妳怎麼了?XD


最有效率(立竿見影)的辦法,往往是帶來最多負面影響的作法(在談打罵)。孩子所承受的,一定會都吐回來到父母身上。


小寶爸在美國的一位友人(專門培訓蒙特梭利師資),在參觀過台灣所有號稱「蒙特梭利」的幼稚園後,表示都是「掛羊頭賣狗肉」,不是光有教具就叫「蒙特梭利」(其實我也心知肚明,很難可能有幼稚園真的特別培育或打造蒙式幼兒園,因為這關係到管理階層跟實際執行者的態度跟觀念,所以那些打著「蒙特梭利」課程的,其實我也多有所保留)。小寶爸有推薦蒙特梭利的 The Secret of Childhood以及若要了解小孩各年齡的行為發展,可讀信誼出的你的___歲孩子);另外也有提到黃武雄先生的童年與解放一書。



有談到陪睡,這我實在沒辦法,就........先擱著。我們家兩個孩子一直都是自行入睡的。


記錄到此,有沒有發現,其實要「共學」的人,是父母呢?是父母要學著和孩子相處溝通合作,不是孩子來順應父母。




聽完課,有種被呼了幾百個巴掌想流淚的感覺(我還沒提到哥哥今日與同儕大挫敗的互動)。其實有點沮喪(可能因為也實在太疲倦了,一回到家整個人是垮掉的狀態,連話都說不出來,還要面對兩隻累炸痛哭的小人),這條路對父母真的好漫長好辛苦,實在不是深呼吸或泡個澡就能解決的事。


But this is the road no taken. 我可以給自己一個讚嗎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