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逛書攤時,在育兒相關的書籍中,除了琳瑯滿目關於如何「激發」孩子的「潛能」,「打造成功的 XXX」,還有一些,就是關於「乖,孩子再吃一口」,或是「一天訓練如厠」「三分鐘戒尿布」這類「教戰手冊」。


(我們真的活在一個步調太快速的世界,並且非常強調競爭。)

 
以前我可能會翻翻目錄,認真看個幾頁,然後如法炮製,然後一定會失敗,然後就又暴跳如雷,然後哥哥可能又被傷害一次。

 
在走過這些書的時候,我想起前陣子讀過的一篇文章:On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….And Why We Don’t Push Kids Down the Stairs(合乎發展的訓練......以及為何我們不會推孩子下樓梯),重點大約是說:雙腳併用上下樓梯這項能力,是需要孩子全身協調(包括腦部),經由長時間練習才會漸漸熟練的能力。通常大人對於「上下樓梯」這項能力發展都不會「催」孩子,不會為了讓孩子習得這項能力而故意「推他下樓」,反而是讓時間do its magic,知道孩子有一天會的。
 
 
但是為何對於其它能力,我們總要「推孩子下樓梯」?

 

尿布啊尿布
 
 
兩歲半的哥哥,很常被問到的問題:還在包尿布?

 
記得他要兩歲的時候,我就開始(有點)苦惱,因為他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想要脫離尿布的跡象。(請見 He pees in the potty!)他除了洗澡的時候(沒得選擇)只能坐在小便盆上,其餘時間還是開心的包著尿布,後來他洗澡時連小便盆也拒坐了。
 
 
原本我還想費一點心思,來查查看各路媽媽們都是怎麼戒尿布的?其實很容易猜到,大部份是利誘(甜食或飲料),更狠一點的就是強迫、責打。後來接觸了RIE後,我才明白,是自己太急了,都忘記 等待。(見 育兒的通關密語

 
為什麼急?因為看著差不多年紀的孩子,都已經戒尿布了啊,為什麼你還包?
 
 
為什麼急?本來也不急的,但總是常常被問「還沒戒?」,就慌張起來,啊,應該要戒尿布了嗎?
 
 
一直聽著別人,看著別人,但其實主角是自己的孩子,不是別人的。孩子不急,妳急什麼?身體是他的,等他準備好,根本不用那些花招或威脅,他就會乖乖的坐馬桶了。就和爬樓梯一樣,如厠這件事,也是需要身體的能力成熟才有辦法(知道什麼是尿/便意、如何控制膀胱、如何脫褲子、如何等褲子脫好坐上馬桶才能解放......etc,不然為什麼很多不方便的大人也要包成人紙尿褲),這不光是知道自己「已經」尿尿了或大便了,這麼簡單的事(不過哥哥是從小看爸媽上厠所看到現在...........)。

 
前幾日,哥哥突然一時興起,要我把他的衣褲都脫了(太熱),順便連尿布也要一起脫。
 
 
「不包尿布,那尿尿跟poo-poo就要坐小馬桶」跟他再三確認,他堅持不包。我也再跟他解釋,不包尿布,那就要穿內褲。然後每隔一陣子就問他:「要尿尿嗎?」後來好像是他自己跟我說,他要尿尿,於是我們就開心的去坐了小馬桶,他也真的就小便。
 
 
但就只有那一個早上。
 
 
有時我會問他:尿布要脫掉嗎?他總是搖頭,我也就不勉強。但最近愛上「把自己的排泄物沖掉」(這是肛門期發期的一環,完全毋須大驚小怪),或是洗澡時也叫我們把「尿布脫掉」(會跟他解釋,這是內褲,因為我們不包尿布,會在馬桶尿尿,所以不用包尿布),或許也就是他自己在慢慢發展,慢慢準備。沒關係,我們有的是時間(爸爸抱歉,請你繼續再賺尿布錢.......)

 
 
吃飯啊吃飯

 
哥哥,嗯,也不知該稱為「偏食」或「口味喜好」,常常(well, 至少過去三個月以來),他就只吃白飯,又或是,根本只吃幾口--因為他不喜歡某些味道(不是不吃,只是不吃不喜歡吃的,非常正常,簡直正常極了啊)。為此發過N次脾氣(唯一讓媽媽崩潰的無敵地雷區)。後來在共學團小寶媽(張淑惠)於6/26的臉書動態上讀到了關於小寶和吃的訊息分享,其中一句,"放慢步調,尊重孩子與食物之間慢熟的關係。"讓我總算又暫停下來,思考。

 
對,味覺真的是很主觀的東西,我自己也不是從小就能接受現在所吃的一切食物(而現在這一切食物中,又有許多是健康考量,但是,兩歲的孩子哪裡在乎這些呢),所以,為什麼要逼一個不過才活了兩年半的孩子,全盤吃下妳認為「應該、健康」的食物?現在不喜歡的,不代表將來也還是討厭;就算還是討厭(就像我自己有絕對不吃、非常討厭的食物),那又如何?這是他的味覺,他的身體,由得大人做主嗎?所以,對於收餐,我開始有了一點不同的想法。

 
當食物準備好了,就是我該「轉身」的時刻。如果某些食材他的味覺無法接受,也不該因此生氣,或強逼迫(沒一次成功),也不那麼硬性規定,準備的食物一定要吃完,才能夠吃其它東西。
 
 
吃是一輩子的事,我總要提醒自己,不要被當下困住了。孩子有自己的喜好,我們所要做的,就是尊重。Magda Gerber 提醒我們:「許多糟糕的事情,都是仗著愛的名義,但若是出於尊重,則不會有太可怕的後果」。(“Many awful things have been done in the name of love, but nothing awful can be done in the name of respect.”)

 
 
禮貌啊禮貌
 
 
常常在不自覺中,我們都會明示暗示或乾脆下指令,要孩子說「謝謝」「對不起」「再見」「你好/Hi」,或是叫別人時要加上「稱謂」,總是擔心他們會變成別人口中「沒有禮貌」的人。

 
Why worry?在我的認知中,這些「禮貌」,只要對孩子開始構成「意義」(意即,他們必須明白,這些詞彙在情境中的用法),那麼他們就會使用它。就像語言一樣,只要透過單純的跟孩子(日常)說話,不用費心「教」什麼,有朝一日,他們小小的神祕語言圖譜建立起來後,自然就會知道什麼詞該怎麼用、何時用、想不想用。該費心的,是大人自己有沒有「禮貌」給孩子看,別沒禮貌還對孩子惱羞成怒,或是責備孩子 "害羞內向、沒禮貌沒家教"。

 
(亦可參見 They'll grow into it--trusting children to develop manners, toilet skills,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more [他們會學到的--相信孩子會有禮貌、懂得如厠、控制情緒及其它],關於禮貌,關鍵除了以身作則,還是以身作則,如此而已。)




 
尊重他,相信他,然後剩下的就是,耐心等待。生命那麼長那麼長,我們該把力氣花在正確的地方,不要擔心他怎麼都不走路、都不說話、都不會爬、都不會好好咀嚼食物、怎麼還在包尿布、或是無敵偏食、或是不喜歡親近陌生人、或是不會說請、謝謝、對不起;別人會的,你怎麼還不會......etc, the list goes on。孩子慢慢來,沒有人在著急,如果你的年歲可以到七八十,這起初的三五年真的不算什麼(這樣的態度應該可以一直用到即使孩子長大,重點不是在於戒不戒尿布、教不教他禮貌、要不要求他跟別人分享玩具,而是有沒有尊重孩子)。


 
不要把孩子推下樓梯,我們只要確認,孩子有看見我們,如何下樓梯。






後記:不諱言,大部份的我們也都是「被推下樓」長大的,這些當然不是會危及生命或外顯於身體髮膚的「傷害」,所以很容易讓人產生「那又怎樣」、「有什麼關係」的心態。只是我相信,這是一種態度問題。我們的成長歷程,就是帶著這些心理上的傷害,自覺或不自覺的長大了,靈魂的某些部份被扭曲了(而仍不自知),或許在多年過後,在某一次的機運裡,你幸運的覺醒了,察覺靈魂被扭曲的那個歪斜面,你發現,人,應該有被更好對待的方式,只是,現在你將要花更多更多的力氣與決心,甚至痛楚,來匡正你已被扭曲的那一面,然後再將這樣的信念,(薄弱而渺小)傳出去給這個多數人還醉生夢死、迷惘、困惑、無知自大的世界。


而多數人選擇不覺醒,因為清醒太可怕了。




(很久沒提到弟弟....因為他在媽媽放任式的教養下,各樣動作與和人的互動發展的超好的,甚至太好了我想..........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