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WP_20150213_002  

 

知汝自己(Know thyself),是古希臘聖城德爾菲(Delphi)裡的阿波羅神殿上的一句警示格言。它在蘇格拉底那裡得到了詮釋;後來又在傅柯(Michel Foucault)晚期的倫理轉向中出現;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一個小小海洋島國的侷促陋室中,我想給它另一種,關於全職媽/爸的生活哲學啟示。

 

當我書寫很多針對孩子的紀錄後,暫停下來想想,同樣重要的,也是要替擔負母職者(無論性別),分享「生存美學」,關於一種「自我技術」,讓處在親職壓力鍋邊緣者(噢想想現下眼花撩亂的各式親職論述,簡直火上加油),能夠「使其獲得某種程度上的快樂、潔淨、智慧、完善、或不朽」(傅柯。〈自我技術〉)。(對不起,學術廢話完畢)

 

一直都是,要先好好的關照、了解自己(我不用「愛」,過於模糊跟抽象。到頭來,仍是需要非常切合實際面的操作技術),然後方有力氣行軍、爭戰(?),躲過每一次敵軍(?!)的猛烈炮火攻擊,順利挺進下一個壕溝。

 

為了與親職戰場(?!)抗衡,我常覺得,(全)母職者勢必替自己開一個「房間」──可以是指空間上,也可以指心靈上。重症者(一日不能沒有這個房間)如我,則需要雙管齊下。這些房間的概念很簡單,也不用花一毛錢,也不用刻意另外騰出時間「開房間」,我思考的是,如何在當下的每時每刻,獲得一些喘息。

 

(背景提要:孩子與父母分房睡。小孩睡眠作息屬早睡早起型。標準只有父母跟小孩的核心家庭)

 

1. 在全家人起床前,替自己留一段獨處的時間──這個「獨處房間」,適合性喜孤獨安靜者(不要其他人,就是你自己跟自己)。例如,家裡孩子七點起床,那麼我就會在六點初逼自己起床。住在鬧區的我們,這個時刻還很安靜,城市還沒醒來,孩子也還靜靜睡著。我會泡一杯熱咖啡,配著一些我喜歡又有益的文章或書籍(一種擅用時間的概念),做一些思考。在這樣子靜謐、舒服的時刻,內心得以不慌忙、緩慢的一點一滴「開機」。在薛西弗斯式的無盡日常重複中,保有一點讓自己迎接下一日的期待。

 

這個時間可能是半個鐘頭,可能是40分鐘,雖不長(因為沒辦法再更早爬起來....),卻是我每日的氣力來源。我需要先讓自己享有這樣極度的安靜、孤獨、緩慢,然後就可以愉悅輕快的面對接下來日常的紛雜、喧鬧與瑣碎。

 

等我「開機」完畢,好整以暇再去房間接孩子起床。他們的情緒雷達很敏銳,馬上就能覺察到媽媽是穩定或不耐煩。常常,我們就會先在房間讀幾本書,或輕鬆的玩一下(connection的概念吧),這對孩子來說,似乎也是種氣力的來源。通常在這一小段共處的時間裡,彼此就約略能找到能契合的節奏,減少很多雷爆區。

 

我不太有機會「放假」,於是,每日清早的「獨處房間」,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支柱(經常性釋壓)。蛋爸也吃驚於我想出來的方法的威力。「這根本就是避靜嘛。」他說。

 

啊,是避靜沒錯!如果你夠懂你自己是這種類型的,這個方法可以試試。在所有關照自我的技術中,這一個房間對我是最最不可或缺。

 

 

2. 懂自己的點(地雷區),明確劃出自己不可侵犯之房間區域──概念跟 我想我知道你為何大吼大叫  第一點很雷同。例如,在生孩子前,我明白自己打死也絕對做不到跟孩子同床睡,所以,避免將來為了睡覺成為地雷區,我一開始就決定各睡各的。又比如,因為知道我的耐心無法24小時都陪侍著孩子,所以我選擇了百歲育兒法。又比如,我極度討厭明明已經把浴室的門關起來如厠(媽媽的孤獨時刻,所以被干擾就會大為光火),小孩子卻不斷開開關關,所以我就很明確的告訴孩子:我不喜歡這樣,下次請你在客廳,不要再去開我的門。又比如,長程旅行對我們家一直都是場災難,所以,我們多只做一日遊。又比如,我會刻意培養孩子獨玩的能力,至少可以在自己需要忙碌的時候得到一點耳根的清靜。

 

但是,地雷區不是那麼容易被肉眼探見。有一些是基於你對自己的了解而設,有一些則是必須透過衝突而來。我無法開朗又正向的說:擁抱衝突吧!但實際上確實如此。往往是在衝突中,會更認識未曾謀面的部份自己(或他人),而衝突過後,你就必須決定,在下次相同的事情發生時,該是堅定的設下停損點,替牆添磚,或是可以「沒關係」的讓它過去。

 

這種「界線房間」總是處於施工中狀態;拆有時,造有時,端視各人自身的需求,並且需要明確的下達「指令」。而房間的四面牆,不是隔離,是尊重,也是保護(所有人)。一如我們會在廚房門口因孩子的緣故,設下一道門欄,來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危險。「界線房間」亦然。自己的需求首先得到了尊重,把可能會觸發腦袋中的原始本能與激烈情緒的機會縮減,才不會心浮氣燥,不會腦充血,降低暴走或大吼大叫的機率,這樣,不是一種保護嗎?畢竟,沒有人喜歡被這樣子對待。

 

僅管孩子無法立即學會如何與你的需求(界線)相處,因為,他們需要(很多)機會練習。不要期待會立竿見影,但在無數次的練習後,彼此就能相互明白對方的節奏,你的界線房間也就更堅固穩定,孩子較不會因為亂越雷池而被炮轟。

 

 

 

3. 清理房間──如果得不到即刻外援,而你已經感覺到負面情緒已經逐漸累積滿溢。不要再多想,帶著孩子出門吧!不必要去到很遠的地方,可能只是在樓下的巷弄中,到處走走停停看看。半個鐘頭,一個小時都好,轉換場域,往往可以讓雙方都沉澱下來。

參考文章 跟孩子離家出走 

 

 

4. 如果孩子學習的方式是漸進、累進式的(從犯十次錯到久犯一次),那麼母職者亦然。不用拿罪疚感一直對自己自虐。(這是哪門子房間?)

 

 DSCN5525  

 

知汝自己,敏感自己,找到自己風格化的房間,才可能快樂,才可能獲得轉身的智慧,在沉悶的日子中獲得一絲自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