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繪本:《誰都不准通過》

 

目前定調為:一週聖經故事,一週繪本。繪本主要會依據前次聖經故事的重點做挑選。

 

延續《十二歲的耶穌》故事,帶著小朋友先快速重溫故事內容,最後特別停在耶穌在聖殿與經學家問答那段。

 

上週原強調故事內所傳達的友善孩童環境,讓教會成為孩童都愛來的地方;或是孩童應該也被正視為空間場域的一份子,而非隱形的一群。所以第一時間腦海中浮現的就是《街道是大家的》──關於在委內瑞拉,一群兒童如何爭取自己的遊戲場。但內容好像還是有點深,要花很多時間去解釋許多名詞,於是先放棄。

 

後來在和室友稍微聊過後,其實故事也有另一層面向:為何是數名教師 vs. 耶穌一人(學生)?按常理來說,應該是教師數目比學生少才對,在這則故事中卻反向而行。因此在帶小朋友重溫時,就把這個挑出來問。

 

耶穌在此,打破了往昔的規則。誠如在福音書中,他所做的許多事──推翻結構、打破僵化的法利賽人式制度(在《認識耶穌的10堂課》裡,有約略解釋為何法利賽人要如此捍衛猶太民族的「純潔性」)。基於此,繪本便抽換成《誰都不准通過》。

 

 

 

故事內容:將軍派了一名士兵,命令士兵,不准讓任何人(故事中的角色)越過中間線。右邊那一頁要維持絕對的空白。隨著左頁的角色越聚越多,不滿的聲浪越來越高,士兵跟人群會怎麼做呢?

 

這是關於打破(不合理)規則的故事(很適合帶提問討論,不過好像要小學生了@@)。讀的時候,小孩提了一個問題:「士兵手上有槍啊,他可以開槍砰他們(指那些要越過線的人)」。

 

確實,我沒有注意到士兵手上的槍,而槍並沒有舉起來對向群眾。在《不可以》的繪本裡,軍人的槍是指著平民百姓的。但是跟四五歲小孩解釋除了開槍殺人之外,還有其他選擇,是有極大困難的。不過希望在講完所有的耶穌故事後,他們可以真的明白,有遠比槍炮更了不起、更厲害的「武器」。

 

「真的,他手裡有槍耶。他確實可以開槍射那些人,可是他並沒有。為什麼呢?」

 

「有沒有可能,士兵自己也不是很贊成將軍的命令?他也不覺得這是個合理的命令,所以沒有很想遵守?他可能也覺得這些人抗議的也沒錯。」

 

「合理」太抽象,四五歲的聽不懂。因為「不合理而抗議」這件事,也需要再淺顯一點才行。(帶學齡前也是很絞盡腦汁的啊……)

 

總之,劈哩啪啦亂烘烘的講完了,稍微引導小孩:這些人打破這個不合理的命令/規則,就像耶穌在聖殿裡做的一樣──他開始打破過去的一些規則。其實也沒有真的要小孩記得什麼道理,目前首要的,還是跟每一個家庭建立關係。然後希望小孩都能情願的來教會的主日學。

 

接下來,耶穌還要繼續打破規則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