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「我在上一本書寫道,我多少有那麼些愛自己的憂鬱症,畢竟憂鬱症考驗了我的勇氣,也讓我成為今日的樣子。我現在覺得,如果我養育了唐氏症兒或癌童,我同樣也能有豐富的收獲。珍貴的並不是苦難本身,而是我們對苦難如同珍珠般的包容。......

每個人都有黑暗的一面,而祕訣就是從黑暗中獲得某中超越。」~《背離親緣》

 

 

 

《大黑狗》是個古怪、有點驚悚的繪本。描述一家人分別看見窗外的大黑狗而驚慌失措。從爸爸、媽媽、姊姊、哥哥,每人眼中的大黑狗,都因為被各人眼中的恐懼而餵養的越來越巨大,與屋子等身。唯有家裡年紀最小的孩子──小不點,什麼都不怕,踏出家門與大黑狗面對面(一整個跨頁被大黑狗給佔滿,很驚人啊)。小不點說:如果你要吃我,得先抓住我才行。

 

 

於是她一直跑,大黑狗一直追。大黑狗的身形,在一路追著小不點時,也逐漸縮小,終至成為一般身形的黑狗。最後與那一家人在家中相會。大黑狗成了小黑狗,小不點受到大家的稱讚,「好有勇氣,能面對那麼巨大、那麼可怕的東西」。

 

一開始沒能夠摸清到底是什麼樣的故事(因此稱之為古怪)。書評都說大黑狗代表恐懼,我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。越害怕面對,恐懼就會越巨大。我半信半疑的暫且接受這樣的詮釋,等待著也許哪一日的生命經驗或記憶能夠提點我,讓我能更接近這本繪本可能的意義。

 

後來在朋友的低潮經驗裡,我想起了其實也並不太久遠的那段,想把自己揉成一團丟掉的憂鬱期。壞掉的時刻越來越多,生命癱瘓著。去看醫生的時候,我聽著他解釋藥的效用,始終不太確定所謂「治好」的意思是什麼:是把我憂鬱的部份消滅掉?從此不再有低潮沮喪,永遠正向積極?

 

聽起來滿詭異的,過著永無憂鬱之日的人生。後來過了漫長的一段時間,試著釐清讓我壞掉的可能觸發點,又接觸到了安德魯所羅門(Andrew Solomon)的演講與書。漸漸的,我開始接受在某些時候,(會)壞掉的自己。

 

對於我(也就是,不一定適用你),那部份的自己,不是必須被消滅掉的,不是要用另一個世人能接受的樣子活著。我必須要學習接納「那就是我的樣子」,而不是在我之外的怪獸。

 

《大黑狗》,與其說是描述恐懼,它也許更貼近描述憂鬱症。當我越想要把這個被世界貼上負面標籤的狀態給推離己身,拒絕承認或接受這個的狀態,憂鬱只會像在屋外的大黑狗一樣,不斷壯大,也許最後闖入門來將你吞噬。只有當我接受它,將其安置到「我」之中,成為一部份,它就不會再壯大。它在我之中,因此我能看清它的樣子與動作,知道它在哪裡,才能學習如何共處。

 

它是你的一部份,學著跟它共處。也許它四處亂竄時,還是會把我弄得亂七八糟,但至少我能確定,它不會有壯大終至失控的機會。

 

 

在這個面向上,《小狼不哭》(Virginia Wolf)也是一本深得我心的繪本。從原文的名稱,其實可以看出端倪──內容是在描寫患有嚴重憂鬱症的吳爾芙(書中的妹妹),其姊姊如何透過繪畫試圖來幫助妹妹。(不知道吳爾芙是何人?去看電影《時時刻刻》。)

 

我非常喜歡作者描寫妹妹變成小狼的時刻:「有一天,我的妹妹維吉尼亞醒來時,她覺得自己是一隻小狼。她開始像狼一樣嚎叫,做出莫名其妙的舉動。」我們都有,覺得自己變成狼的時刻。是「自己就是」,而不是某種怪物從異世界入侵。(例如,《不是我,是小怪獸!》就是類似的例子。我後來發現自己對這樣的表現方式不太能接受)

 

作者花了一些篇幅,描述小狼如何暴躁,如何不耐,如何想掛斷世界。當時讀著的我,心裡被這樣的文字安慰到。是啊,不就是這樣嗎?當時多麼想要掛斷世界呢?一切盡是沒了色調,世界顛三倒四。

 

姊姊知道妹妹變成小狼,沒有指責妹妹,只是想盡辦法要讓妹妹開心一點。她照著妹妹的願望,畫了一個祕境給妹妹,安慰妹妹。在變成狼的時刻,多麼需要這樣的理解與安慰啊!

 

那個時候讀著《小狼不哭》,覺得內心被繪本所透出的理解跟溫柔微微震盪到。可以對著過去那個自己說:沒有關係,我們活下來了。我們有黑狗,有小狼。但沒關係,那就是我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