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作品:The Arrival(中譯:抵岸)

作者:Shaun Tan(中譯:陳志勇)

中譯版連結:https://www.grimmpress.com.tw/gbooks_info.php?no=285

 

 DSCN5754  

這樣一個作品的分類是模糊的。有人稱其為graphic novel(視覺文學、圖像小說。和漫畫 comic作區分)。我說,它就像給所有人的繪本。

 

The Arrival沒有文字,純粹由刻意彷舊照片的大小繪圖(光欣賞每一符細膩、逼真的構圖本身就是件快樂的事。閱讀的時候彷彿還能聽見膠捲轉動的喀啦喀啦聲),採用如電影中的特寫與遠鏡頭交錯使用,給出了流暢與節奏感,帶出如小說般的敘事場景。

 

我的書架上擺著曾經讀過的離散(diaspora)文學小說,那些被屠殺的偤太第一代、第二代;那些因著各種原因而自願或被迫離鄉,或飄泊,或失所,而踏上異國土地的人們。那些在新世界中的煎熬、打拚、困頓、劫難、迷惘、認同、失落、悲憤、隔閡、脫節……世界各地的小說家們,用文字浩浩蕩蕩的記錄著、控訴著、質問著、悲傷著,在離散框架下的國族眾生。這不是非常新興的主題,但故事也從不曾間斷過。

 

 

然而用純圖像的方式,倒是非常新鮮,讓我眼睛為之一亮(我想,創作的意圖和作者本身的背景有絕對關係)。文字可以透過龐大的堆疊、舖陳、描述,如地毯般去開展出一個 (或數個) 故事──這種較為複雜、層次較多、較為深厚的故事。The Arrival在這個部份的表現很是出色。雖然沒有文字,Shaun Tan卻能利用圖像本身所負載的多元與繁複的意義鏈結,豐富了本書的層次。交代了主角的離鄉背景,在新世界的孤單闖蕩中,有艱苦也有溫馨,而在那些溫馨的背後,各自又有著什麼樣淒悲、必須逃離的過去。不過因為受此種媒介方式的影響,是不可能進入到每一個角色的內心世界的(也要求太多了這位媽媽)

 

故事背景並不刻意設在當代,而是採用了較為抽象或模稜兩可的時空背景,也不時穿插著帶點狂想意味的物件或角色(這是Shaun Tan的特色),在沉重而嚴肅的議題設定下,多了一些詼諧跟輕鬆。當然,故事的結局是瑰麗的,是暖洋洋的,是光亮的──雖不像文學小說那樣寫實或開放,或甚至不像現實如此殘酷。但整體而言,是個適合給小朋友當離散議題入門的圖像書。

 

 

 IMG_1299  

 

文字畢竟還是需要透過習得才得以被閱讀,而圖像的門檻就相對低了許多,甚至能夠給出更多面相的解釋。因此,只要是對「圖片」有興趣的小小孩,都可以試著進入故事之中。從片段而零碎的圖片敘事中,孩子選擇他想專注的情結細節(圖片),隨著理解力與語言能力的加增,可以慢慢的把片段接連起來。不過,這多少會考驗著成人如何去理解書中圖像的意義──因為年紀小的孩子還不具備那樣的詮釋能力,如果他有興趣知道故事內容,則必須仰賴成人大量的語言詮釋、說明,與想像力。雖說是入門書,但對必須要協助孩子弄清來龍去脈,以及一些圖像的象徵意義的成人而言,是需要花一點心思的。

 

 

DSCN5758

3Y3M的孩子,馬上辨識出他認為是車子的物件。 

 

 

DSCN5759  

DSCN5760  

DSCN5761  

DSCN5762  

這些事,3Y3M的孩子還似懂非懂。沒關係,我只想讓他知道,世界上存在著這樣子灰暗的狀態。大部份的世界樣子,和他的日常是很不同的。他在戰爭的這一頁停了比較久,反覆的問著同一個問題。有一天,你會明白的。

 

 

等到合適的日子,我想告訴他一些事:

聯合國難民署:移民潮達新高峰,3419人葬身「死亡航道」地中海

沿鐵道跋涉250公里,只為了擁有新的人生

UN's François Crépeau on the refugee crisis: 'Instead of resisting migration, let's organise it'

 

無論是文學小說或是視覺小說,它們所描繪的,在現實世界中往往是令人哀慟的。每一個看似虛構的角色,都可以對應到現實中,那些遠超乎我們可想像之慘酷境地的,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。他們即使是在被黑暗包圍之際,卻仍將生命裡的堅毅與勇氣擺上,用盡全力將那闇黑的混沌推開,只為了賭那不一定能看見的光明未來。讓我們向如此壯麗的生命力致意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