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(約12:24)。


死亡,在德國哲學家海德格(Martin Heidegger)眼中,乃是開展Dasein之本真存有的重要途徑。唯有與死亡面對面、真正理解死亡,生命才能脫離渾噩,思考存有核心之本真。


哲學的大道理太拗口,但是台北榮總93病房的Dora(並其他孩子)卻徹底的體現了海德格的哲思,甚至更為接近列維納斯(Emmanuel Levinas)的他者哲學。


93奇蹟:Dora給我們的生命禮物,是Dora媽媽,在去年(2011)初,Dora "移民" 到天國後,隔了將近半年,因為極度思念女兒,開始在FB上書寫她對Dora的想念。後來,Dora媽將Dora的故事集結成冊,於今年(2012)出版。


這是繼Lovelife的紀錄片後,Dora這粒年輕的麥子,又再次有機會結出更多子粒來。


在本書中,Dora媽媽更詳細的書寫了關於Dora發/生病的經過,或者說,一位母親喪子的椎心之痛(對剛升格為母親的蛋媽,更能體會Dora媽的心情)。但更重要的是,她讓讀者再次見識到年紀小小的Dora,是如此慧詰,如此幽默,如此淡定,如此勇敢的面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,並藉著這樣的考驗,照亮了無數其他晦暗的生命。


本書文字雖然很輕,不消多久便能閱讀完。然而其中的情感與力量卻非常厚實,每閱讀完一篇Dora媽的手扎,你便不禁要在心裡停頓,反覆省思自己生命的重量,當你在為生活的瑣事感到不耐或操煩時,才10歲的Dora卻能對生死交關處之泰然,對肉體上的病痛連吭都不吭一聲,以驚人的意志力不斷復健,並總是掛著一抺淺淺的微笑。



這無比激烈的璀璨生命。



然而,故事並不因Dora的離去而結束,而是另一個開始。Dora媽並不自溺於悲慟之中,而是因為有了這份磨練,於是更能回到病房中,去安慰其他重症兒童的親人:"親身經歷了這一切的苦難,我終於明白,要成為一位安慰使者,自己必須先經歷過,否則不足勝任"(頁80)。Dora媽也常往監獄跑,將Dora的故事分享給受刑人。



這一切的"失去",都成為了更多人的祝福與安慰。若沒有堅定的信仰做後盾,很難相信Dora媽會說出:"(我)會親自告訴上帝爸爸:我準備好了,盡量使用我吧!"(頁115)



常常,我們面對生命中的諸多變化,不能參透其中之原由,往往只能相信,其中必有美好的旨意。人是易健忘的,記得的喜樂太少,該拋下的煩惱卻念念不忘。有時候,就是需要這樣的書來適時提醒自己,切勿落入自怨自艾的泥沼中。單國璽樞機主教的生命告別之旅也是這樣的一本書。



另外,我想,這個信仰很特別的一點,就是不將苦難視為洪水猛獸或是負面能量,而是將這樣的經歷翻轉為正面的力量(當然啦,你要能撐過去才行...),將苦難當作是祝福。但願我們都能在生命的低潮處,擁有Dora媽的信念:我準備好了,盡量使用我吧。而在生命的盡頭,能夠無悔的說出: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,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,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(提後 4:7)。




建議可以先看Lovelife的紀錄片(警語:內有超級催淚彈),再來閱讀Dora媽所撰之93奇蹟。



願我們都能找到本真的存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