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原文連結:No Way to Treat a Baby

 

那是我第一次參加RIE的課程。我坐在教室的一角,看著寶寶們盡情的探索,渾然不知我對嬰兒的看法將徹底革新。有一位小小科學家發現了我擺在一旁地板上的車鑰匙,便開始準備撲向它。天啊!情急之下,我把它們藏到口袋中(是鑰匙,不是寶寶)。

 

RIE的課程指導員(facilitator)注意到我「把東西變不見」舉動,溫柔的建議我:「妳剛可以說:『我知道你對我的鑰匙很感興趣,但我現在要把它放到我的口袋了。它們不安全,不適合給你玩。』」

 


呃,妳是認真的嗎?

 

Hari提供了一個讓我頗吃驚的方式跟寶寶交流,而在課程剩餘的時間中,我看著她「言行如一」的舉動(認真的爬,認真的跑)。和這些5-9個月大的孩子們,她與他們的互動都是以「坦率、尊重、有尊嚴的」的方式待之。在當時的我看來,實在是有點太過做作、古怪、太超過了。

 

不過,這些嬰兒似乎也回應了Hari的溝通。若不是我當時不懂,我可能以為他們真的了解彼此。

 

隔幾天,當我反思完這個極為新奇的經驗,突然靈光一閃:寶寶是活生生的人,那為什麼我們不一開始就這麼對待他們呢?

 

在接下來的RIE課程中,當我越觀察課堂裡以尊重為出發的互動,並有樣學樣應用在我三個月大的寶寶身上,我越覺得這個新的方法「是對的」。當我明白,寶寶同樣也是完全的人,該以尊重待之(並應該從他們一出生時就必須這麼被對待,也理應如此被對待),我就回不去了。受到這麼重要的新知識的啟發與覺醒,我多希望世界上的人也能明白這個道理。不過,我還在等,因為大部份的父母還是做著我過去曾做過(或者可能會做)的事,例如:

 

1. 把東西變不見:要讓寶寶知道,這個世界簡直比他們想的更神祕、更難以理解,這招非常讚。說真的,這樣的話,寶寶幹嘛還要花精力去搞懂一切呢?


2. 把寶寶突然抱起、飛也似的抱離寶寶不被允許的活動:會讓寶寶覺得自己是無能的,因為他們只能被動的接受生活的一切。他們會學到──在任何時間都可以被打斷[活動],若是如此,何必要花時間在可以獲得學習機會的活動上?(對寶寶來說,萬事萬物都是學習發生的場所)。


3. 打或彈手、手腕、打屁股:會讓寶寶感到畏懼,或,輕一點則是對父母、照護者、整個世界失去信任感,因為當他們正開心的進行他們理當應有的探索,他們會突然遭受身體的不舒適感,而加諸這不舒適感在他們身上的,就是他們最需要相信的人。

 

4. 用「山頂洞人」(caveman style)或第三人稱的口氣跟寶寶說話,例如──「不是Susie的,手手不行」(not for Susie, no hands):不僅讓寶寶覺得困惑,也是看輕他們,讓寶寶覺得我們把他們視做沒有腦筋的傻子。因為他們一直在聽我們所說的每一個字,清楚知道,我們平常不會跟其他人這樣說話。

手手不行?你覺得「手手不行」對寶寶有什麼意義?連我都聽不懂了。[譯註:總之,就是不用平常的人話跟寶寶說話]

 

5. 叫他們的名字,然後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其它地方去(轉移注意力):這也意謂著削弱注意力(awareness)與專注力(attentiveness)、不用與我們保持坦率的關係;也無法教導孩子什麼是規矩、期望、界線,或他們的環境,孩子只學到我們會騙人、比他們更有權力(這他們早就知道了)、他們應該聽我們的話,要他們看哪裡就看哪裡。


6. 大叫「不~~可~~以~~」:非常容易嚇到/干擾寶寶,讓他們更興奮,結果就不自覺的一直重覆該樣不被允許的行為,好來延續這個刺激的遊戲,或是搞清楚到底大驚小怪的原因是什麼。

 

其實,我們最適當的反應,很簡單也很合理,最後都會內化成為自然反應。假設現在寶寶正在朝沒有做防護措施的插座前進:

 

a. 保持冷靜──走過去或邁大步,用不著奔跑或大吼大叫

b. 就事論事說明──「我發現你對插座很感興趣」

c. 立界線──「我要用我的手把它遮起來」

d. 簡單、尊重的解釋──「這不安全,你不要摸」

e. 耐心等待你的孩子接受這條界線,或堅守界線,等他失去興趣

f. 如果孩子不放棄(通常如果你夠冷靜,她不會堅持),繼續說明(acknowledge):「你真的很想摸看看,可是它不安全,所以我用手把它遮起來。你要把我的手移開,但我還是會把手放在這裡,確保你的安全。」如果孩子哭了,你可以說:「你不喜歡這樣。你希望我抱你起來嗎?」這種時刻,大多是他累了或餓了,想要人抱。

 

若我們實踐這些以尊重為出發的原則,我們的孩子將會:

  • 學會我們使用的語言,以及他們的世界

  • 進而成為充滿好奇心的探險者;主動、全神灌注的學習者

  • 覺得被尊重、與我們很親密

  • 當我們僅僅是對待寶寶如「真人」(get real),我們將發現,教養可以輕鬆、有效率多了,並有更多的回饋與自由。

 

 

©JanetLansbury
www.JanetLansbury.com

 

 

註:山頂洞人此意指毫無文法、不太用冠詞或代名詞、用第三人稱的說話方式。

 


 

 

以上是主要照護者較常可能發生的情況,以下是媽友們的分享(通常是其他人對寶寶做出的行為):

 

1. 假裝要離開,硬要寶寶跟媽媽說再見,或硬想看寶寶想跟的渴求表情(而根本沒有要帶寶寶出門)

 

2. 故意把食物拿到寶寶嘴前卻不給他吃

 

3. 喊寶寶像在喊狗一樣(兼揮手)

 

4. 跟寶寶說一些五四三,例如比較(不)愛他愛哥/姊之類;不聽話要被警察抓走(恐嚇威脅)

 

5. 不尊重寶寶意願,強行抱他

 

碰到這些情況,父母們要拿出溫柔而堅定的智慧,挺身捍衛孩子的 "人"權噢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Janet Lansbury baby whole person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ghand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